院校公告

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简介

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901(清光绪二十七年)年设立于齐鲁大地首府济南的山东大学堂。山东大学堂在备、正两斋中开设了英、德、法三个语种的西学课程。1906年,山东大学堂外语教学扩大了教授内容,除了教授英、法、德西学课程外,又开设了东文(日文)课程。设立了西学英文7个班198人,法文2个班 32人,德文6个班151人,东文2个班30人。1911年改称山东高等学校,有美、英、德、日籍教员8名。山东大学堂在建校14年中,选送去欧美和日本留学的学生131人。1914年(民国三年)官立山东大学堂遵章停办后,教师和学生分别转入先后设置的山东省立法政、农业、商业、工业、矿业、医学六个专门学校,这六个专门学校均设有外国语课程。1926年,六所专门学校再行合并,组建成为省立山东大学,英、日语作为必修课程开设。1930年9月20日,在省立山东大学和私立青岛大学的基础上成立了国立青岛大学。外国文学系正式成立,隶属于文学院。1994年更名为外国语学院。2000年与原山东工业大学外语系、山东医科大学外语教研室合并组建成新的外国语学院。

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,著名学者梁实秋、洪深、赵太侔、孙大雨、赵少侯、凌达扬、袁振英、梁希彦、罗念生、黄嘉德、吴富恒、张健、金诗伯、陆凡、金中、刘兰华等百位教授先后在此执教,他们为外国语学院创造了一个高水平的起点,铸就了特色鲜明的办学模式和优秀的治学传统,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外语人才。

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,山东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进入前10%,评估结果为A-,与清华大学、复旦大学等高校并列第九。

外国语学院目前开设7个语种、8个本科专业,下设英语系、应用英语系、翻译系、俄语系、日语系、朝鲜语系、法语系、德语系、西班牙语系和大学外语教学部,有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、现代美国文学研究所等12个研究中心。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、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、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、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。设有英语语言文学、俄语语言文学、日语语言文学、亚非语言文学、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、国别和区域学、临床语言学等7个博、硕士学位点,设有德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点,以及英语笔译、英语口译、俄语笔译、日语笔译、朝鲜语笔译共5个翻译专业硕士学位点。国别和区域学硕士、博士学位点将于2021年开始招生,临床语言学硕士、博士学位点计划2022年开始招生。

学院现拥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、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、3个省级一流专业;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、2个省级特色专业、1个省级品牌专业。现有教职工262人、外籍专家22人、在校本科生1400人、硕博研究生429人、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12人。

外国语学院拥有一支综合素质高、学科背景优、教学业务精、科研能力强、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科学的师资队伍。现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,国家青年长江学者1人,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,山东大学特聘教授3人,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3人,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2人,山东大学未来计划学者4人,山东大学兼职讲席教授1人,山东大学兼职特聘教授5人,山东大学兼职齐鲁青年学者1人;省级教学名师2人,7人兼任教育部外语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,本学科在全国级研究会中担任2个会长单位、7个副会长单位,20余个全国学会的常务理事和多个省级学会的会长单位。

近五年期间,学院成功立项各类科研项目120余项;出版著作100余部,编写教材35部(册),发表SSCIA&HCICSSCI来源期刊论文200余篇,发表省部级采纳咨询报告11篇,获得省级科研奖励17项。

外国语学院重视和支持国际合作与交流,凭借外语专业优势,积极拓展海外学生交流渠道,深入开展多层次、宽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,提升我院的国际化办学水平,不断打造人才培养的国际化。目前与海外20多个国家(地区)近50所知名高校建立合作交流关系,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、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、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、日本东北大学、韩国延世大学、法国雷恩二大、德国奥格斯堡大学、比利时列日大学、西班牙拉里奥哈大学等。每年通过国家级、校级及院级各类别交流项目派出各类长短期交流学生200余人,学生海外经历比例居全校首位。此外,学院积极探索新型外语复合型人才,与海外院系合作,借助海外高校优质教育资源,探索“外语+”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。

学院根据“立德树人”的人才培养根本任务要求,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,结合时代特点与需求,坚持多元人才观,在坚守传统优势的基础上,大胆创新,实施外语人才的分类培养。近年来,学院十分重视教学改革,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途径,积极推进人才培养的全员育人、全过程育人、全方位育人,凸显外语人才培养的时代性、国际化和外语特色,取得良好效果。

 


调剂信息